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特色优势鲜明。学院创建于1978年机电工程系自动化专业,198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1999年底在原“电子系”基础上正式成立信息电子学院,2011年更名为信息学院,2022年学校院系调整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其中,软件工程入选“十四五”浙江省一流建设学科(A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国家“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46人(其中正高职称13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69人。现有国家级人才3人次、省部级人才14人次,形成了“国家级人才+省级人才+学术骨干”的学科梯队。教师党员被授予省疫情防控先进个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最美国门护航人”、省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学院聚焦学科特色,在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智能感知与互联、数据安全等方向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建有全省数字时尚与数据治理重点实验室、全省智能物联网络与数据安全重点实验室、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服装个性化定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一系列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学院牵头主持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部级重大重点计划等纵向项目80余项,横向项目2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9项,科研经费超1亿元。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目前在校学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500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500余人,留学生近100人。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研、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近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8项,培养的学生获“华为杯”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获全国一等奖(位列全国十五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国赛银奖、“揭榜挂帅”专项赛国赛二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等国家级奖项35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化办学条件。建有智能无人系统可靠性工程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云计算安全与数据聚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浙江省“一带一路”联合共建实验室——浙江—新加坡智能软件安全分析与可靠性测试联合实验室。与美国普渡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学生赴剑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访学交流。近5年主办、承办国际和全国性会议18次,扩大了学院影响力。
展望未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将紧跟全球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凝心聚力、开拓创新,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更新于202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