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国家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三期)和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第四期,黔南州纺织特色非遗研修班)”结业典礼在我校举行。贵州省黔南州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启正,黔南州非遗中心主任卢延庆代表黔南州出席结业典礼。副校长陈文华,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杜兰晓,党委组织部、统战部部长姚珺、科研院常务副院长徐伟强、杂志社社长郑今欢,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院长傅雅琴及学院相关负责人、教师以及来自贵州、四川、海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40余位传承人参加本次结业典礼。
陈文华致辞,他强调,我校在办学历程上始终抓牢“丝绸和纺织”这一核心学科优势,以传承和弘扬“丝绸纺织科技文化”为己任。本次研修班的培训对象都是织锦和纺织非遗相关领域的高级传承人和资深从业者。他希望织锦非遗研修班的全体老师和学员们能够携手共进,将中国织锦非遗技艺的保护和活态化传承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希望黔南州纺织特色非遗研修班的学员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结合高校和东部优势,在贵州省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卢延庆向浙江理工大学此次为黔南州精心定制研修项目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研修项目给黔南州纺织类非遗项目的活态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他同时也希望能够以此次校地合作为融合的起点,希望黔南州的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能够依托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将黔南州的纺织非遗产业做大做强。
研修项目负责人祝成炎教授总结了本次研修班的工作开展情况。学校在往届非遗研修班的开展基础上,总结经验,围绕“巩固保护成果,提高传承水平”的指导思想,在“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的办学中,创造性地开展织锦技艺的保护和活态化传承工作。
本次研修班师资阵容以非遗界、纺织高校、丝绸纺织行业权威专家、博导和教授为主,青年教师为辅,紧密围绕“织锦、丝绸、纺织、创意设计”这几个关键词展开,学院派、实践派并重。课程模块分为普法类、史论类、基础类(含课程创作实践、织造)和观摩类,特别设置了导师制研发小组和学员成果展,提升学员学习动力和研修成效。全国各地的研修学员们也是勤学切磋,不舍昼夜,在学校安排的繁忙课程及实践之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留学生寝室楼的厨房里自发组织了数十场的非遗技艺沙龙活动,非遗文化在次碰撞,在此融合。
云锦国家级传承人郭俊和吾土吾生创始人韦祥龙分别代表三期和四期研修学员进行了发言。在对一个月的研修课程进行了回顾,讲述了他们的收获和本次研修学习的意义。
最后,41位传承人从校领导手中一一接过熠熠发光的结业证书,进行了合影留念。黔南州纺织特色非遗研修班的全体学员还为研修班创作合唱了一首布依族山歌,以表示对浙江理工大学和黔南州文广新局的感谢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