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学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创新团队在中药资源领域取得新突破

作者: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日期:2020-12-11浏览:

我校梁宗锁教授牵头的浙江理工大学植物次生代谢调控创新团队长期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中药资源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近期,该团队在国家标准样品和中药材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0年11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20年第27号国家标准公告,该团队骨干张晓丹副教授主持的“丹参新酮”(GSB 11-3803-2020)、“二氢丹参酮Ⅰ”(GSB 11-3804-2020)两项国家标准样品正式获批。这是我校首次获批国家标准样品。同时,该标准样品属于首次获得,填补该领域空白,对建立和完善丹参药材及相关药品的国家药典标准,推动丹参及系列产品标准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该团队在绿色土壤重金属修复研究方面也有新亮点。团队骨干许玲副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一区top, IF=9.038)在线发表题为“Synergistic effects of EDDS and ALA on phytoextraction of cadmium as revealed by bi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in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ALA与EDDS联合应用修复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机理。

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中药材品质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环境治理难题。该研究首次创造性地将一种非蛋白氨基酸(5-氨基乙酰丙酸/ALA)与可生物降解的重金属螯合剂乙二胺二琥珀酸[S,S]-EDDS异构体联合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的修复中,并通过向日葵对土壤重金属镉进行植物修复,解决了多年来螯合剂单独使用抑制植物生长的应用瓶颈。为绿色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了理论拓展和方法创新。

图1. ALA与EDDS联合应用提高向日葵吸收土壤重金属镉的图示

该团队于2013年7月入选我校第二批校科研创新团队,经多年建设,在教师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目前团队成员1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2人、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1人。团队围绕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在中药资源、天然产物等领域硕果累累。累计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60余篇,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培养研究生40多名。团队响应国家和地方生物医药发展战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已与天士力集团、步长药业、胡庆余堂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大力支持我校绍兴滨海研究院建设,为我校生物学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