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沿革:
1999年在原数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数学科学系,2000年创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为省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成立数学研究所;2005年创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06年获得基础数学硕士点;2009年基础数学学科增列为省重点学科(A类);2010获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11协同获得软件工程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应用数学学科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现具有教师 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1人,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151人才3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
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点(生物学、生态学);下设2个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制药系),2个本科专业(生物技术、生物制药);1个浙江省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本科生807名,研究生266名。
2.学科特色与优势:
(1)本学科覆盖了较广的研究领域: 本学科的4个研究方向覆盖了应用数学的一些主要研究领域,如: 第一方向覆盖了复分析、智能计算、非线性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第二方向覆盖了计算机软件理论、科学计算、图形图像处理、微分方程反问题;第三方向覆盖了金融数学、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第四方向覆盖了优化管理的数学方法、生物数学等。
(2)本学科与多个学科和领域的交叉: 如复分析、特殊函数、拟共形映照、数论的交叉;微分方程反问题与纺织材料设计的交叉、计算几何与服装CAD设计的交叉;微分方程与软件工程的交叉;数理方程与材料计算的交叉,运筹学、调度理论与物流供应链的交叉等。
(3)本学科取得多个领域领先的研究成果: 在特殊函数及不确定性数学理论、微分方程反问题、软件建模与分析、计算几何、调度理论等领域上已经取得了一些领先成果, 如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3.学科带头人简介:
裘松良,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校长,浙江省应用数学研究会理事长、浙江大学兼职教授、博导。长期从事拟共形映射、解析函数、Ramanujan模方程与特殊函数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主持和参与完成国际数学联合会CED基金、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1篇),合作出版专著1部。
4.主要研究方向简介
(1)特殊函数、模方程与不确定性数学理论及其应用,学术带头人为裘松良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拟共形映射、解析函数及模方程的数学性质,不确定性数学理论与方法及在纺织工程等领域的应用。
(2)反问题、软件模型与计算几何的理论与应用,学术带头人为丁佐华教授。 本方向主要研究非线性微分方程反问题数值研究及其应用,软件的建模与分析,三维网格处理、数字几何处理、非真实感绘制等。
(3)动力系统及其应用,学术带头人为黄土森教授。 本方向运用动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分形理论、数学生态学、数理方程行波解、微分方程数值解法等内容。
(4)优化与组合计算,学术带头人为胡觉亮教授。 本方向主要内容涉及各类离散优化问题的模型和算法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的调度问题研究;利用组合数学和图论构造生物序列的图形表示、生物序列相似性分析等。
5 科研项目情况:
近五年来完成和正在承担5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项973课题,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大研究计划面上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检索73篇,EI检索90篇。获各类奖项12项,其中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本学科在发展过程中还与12家公司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6 教学与人才培养情况:
数学专业近几年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主持省部级重点教学项目、厅局级重点教学项目及各类教学改革课题20余项,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一等奖、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积极开展本科生课程体系改革,已培养本科生从近600人,硕士生40余人。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等比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中每年有多人考上国内985、211大学研究生及出国留学,近三年就业率情况97%以上
7.学术交流与合作:
本学科建设过程中一直注重学术交流与合作。为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一方面聘请国内著名学者到学校做学术报告及科研讲座,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各项教学科研研讨交流活动。另外,我们也多次承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
8.平台建设:
本学科有1个省级教学实验室(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团队(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另外,有“数学专业实验教学实验室”、“数学研究所”、 “系统科学与优化技术研究所”、“数学计算与软件工程研究所”、“信息处理及可视化实验室”等相关实验室和研究所。拥有一个大型并行计算系统,该计算系统是省内高校中具有先进水平的并行计算系统。
(更新时间:2012年7月)